红网时刻4月26日讯(通讯员 钱光耀)冷水滩区地处湖南省西南部,素有“湘西南门户”之称,全区共203个行政村,农村公路总里程2318公里,其中县道134公里,乡道315公里,村道1869公里。全区共有客运企业3家,客运车辆417台,货运企业12家,货运车辆2786台。近年来,冷水滩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重要民生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目前,全区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建制村通畅率、通班车率均达100%。
(一)建好路,做好区域发展的“先行官”。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列入区绩效考评;出台系列相关配套文件,高频率调度,高位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二是科学谋划建设。通过打造样板路示范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对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级道路”,分别选取5条县乡主干线,按照“路面质量优良、标志标线齐全、安保设施规范、绿化亮化覆盖、服务功能配套”的标准打造文明样板路。两年来打造了零东圩公路、冷东公路、S217线马坪至水汲江段等13条“四好农村路”样板路。三是筹好建设资金。区财政每年固定列入预算安排15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配套,区道升级改造、危桥改造缺口资金由区财政兜底。2017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52亿元,新建农村公路190.8公里,升级改造区道82.8公里,拓宽改造乡道201.2公里,提质改造村道560公里,新建通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沥青)路84公里,新改建桥梁22座。近年来,筹集民间资金近9000万元,用于乡、村组公路建设。
(二)管好路,做好群众安全的“守护神”。一是强化质量监管。将全区交通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监管体系,实行1名班子成员和1名以上技术人员挂乡(镇)、挂项目管理,加强履约检查,狠抓质量问题整改,农村公路质量合格率100%。二是强化分级管理。区级层面,在交通运输局设置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股、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股、农村公路路政大队、道路运输管理所,核定编制102人,负责归口管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乡镇层面,各乡镇组建了农村公路管养中心,明确2-3名人员负责辖区内“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村级层面,根据区养公路4.5公里1人、乡(镇)养公路5-6公里1人、村养公路每人养护里程长短不限的标准,组建了一支112人组成的养护队伍。同时,成立了一支由养路工人、农村班线司机、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的315人路政管理信息员队伍。三是强化路域治理。2017年以来对辖区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级道路”,开展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五治”行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拆除道路沿线违章建筑物和破旧建筑315处、1.8万平方米,拆除临街门面大棚286 处、3250平方米,清扫规整道路6.2万米;重新设立交通标志、指路牌3160块、标线18000米;治理路面破损5.3万平方米。大力开展治超工作,辖区内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养好路,做好美丽乡村的“美容师”。一是创新养护模式。明确了“区养公路”、“乡(镇)养公路”、“村养公路”的养护责任主体;制定和完善了农村公路管养考核办法、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养护巡查、路政巡查等一系列配套办法和制度,规范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实现管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管养分离”,采取市场化管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强重点部位综合整治养护。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全力推行“路长制”常态管理,建立区委书记、区长任一级路长,其他区级领导任二级路长,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任三级路长,各村支部书记任四级路长的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全区315名路长全部上岗,构建农村公路区、乡镇、村分级工作管理体系。三是创新经费保障方式。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900余万元,列养农村公路里程达1256.5公里,列养率100%。同时,对纳入“五道五治”范围的县道、乡道按照2000元/公路的标准安排工作经费,村道按照1000元/公路的标准安排工作经费,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安排乡镇街道工作经费。
(四)运营好路,做好经济发展的“引路人”。一是在客运畅通上做实文章。把行政村通客运全覆盖纳入“五个一批” 惠民工程,做到乡有客运站、村有简易站、路有招呼站,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截至目前,全区新建二级客运站1个,建成乡镇客运站3个,便民候车亭148个,100%的行政村通了客运车,通村班线达到 56条、运营车辆182辆,受益人口达20万人。二是在奖扶政策上做足文章。出台了《冷水滩区物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引导物流企业扩容增量。据统计,2017年以来,共发放财政补助资金2千余万元,新增货运企业10余家,新增AA级物流企业2家。三是在农村电商发展上做好文章。加快推进乡村物流站点建设,将该项工作列入乡镇绩效考评内容,新建农村物流站点30个。积极与商务、邮政部门合作对接,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建立了区级集散中心、乡(镇)快递超市、村级电商服务站电商物流三级架构,乡(镇)和行政村快递覆盖率实现100%。
来源:区交通局
作者:钱光耀
编辑:邓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