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水滩:坚持规划引领 创新建管机制

来源:区交通局 作者:钱光耀 编辑:周淑芳 2019-11-25 15:38:33
—分享—

红网时刻11月25日讯(通讯员 钱光耀)近年来,冷水滩区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重要批示精神,扎实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相关意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重要民生工程,坚持大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全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回顾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走过的历程,我们主要坚持做好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转思想,解决要不要干的问题

农村公路联系千家万户,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一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致富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其关注率不高,政绩不明显。在要面子还是让群众得实惠面前,我们选择了后者。我们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力抓手的高度,将其列入区委、区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出台了实施方案以及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相关配套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区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区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明确具体要求,高位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

分清责,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建设方面,区交通运输局负责项目规划以及行业管理,各乡镇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具体实施,涉建部门各司其责。管养方面,我们提出了“区养公路”“乡(镇)养公路”“村养公路”的概念,明确区养公路包括主要区道和专用公路,养护责任主体是区人民政府,区交通运输局具体实施;乡(镇)养公路包括少部分非主要区道、乡道和主要村道,养护责任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其余公路为村养公路,由村委会负责养护。

筹好资,解决有钱干的问题

筹好建设资金。一是落实区级配套,区财政每年固定列入预算安排15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配套,区道升级改造项目、危桥改造项目缺口资金由区财政兜底。此外,乡、村公路建设由乡镇自筹解决,区财政给予奖补。2017年以来,冷水滩区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二是发动部门帮扶,积极争取省市区挂点单位对帮扶村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帮助。三是鼓励社会参与,由项目业主成立理事会,大力动员和鼓励老党员、老干部等社会知名人士出资出力,支持本地农村公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筹集民间资金近9000万元,这是一条解决乡、村组公路建设中涉及的筹资、征地拆迁、质量监管等诸多矛盾问题最有效的路径。

落实人,解决有人干的问题

区级层面。冷水滩区设置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股、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股、农村公路路政大队、道路运输管理所(加挂物流管理办公室),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02人,分别归口管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

乡镇层面。各乡(镇)按2-3人规模组建了农村公路管养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

村级层面。建设队伍方面,培训组建了施工管理员队伍120余人,避免监管盲区出现。养护队伍方面,组建了一支112人组成的养护队伍,并成立了一支由养路工人、农村班线司机、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的315人路政管理信息员队伍。

创举措,解决有效干的问题

创新农村公路建设举措。一是在推进项目建设上想办法。提前谋划项目前期工作,提前一年或半年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坚持“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干部、一套方案、一张倒排工期表、一抓到底”,加速项目进程。二是在加强质量管理上想办法,全区交通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监管,实行1名班子成员和1名以上技术人员挂乡(镇)、挂项目管理,加强履约检查,狠抓质量问题整改。近年来,查处质量问题20余起;在全市率先实施引入中介单位独立检测方式对交通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检测;农村公路质量合格率100%。

创新农村公路养护举措。一是创新养护模式。区养公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养护工程对外发包,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承包公司。乡(镇)养公路则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有的是参照区养公路模式确定总承包人,有的是则采取分路段发包个人养护,还有的是按照“属地原则”由公路所在的村委会负责承包管养。村养公路的养护模式则更加灵活,以有效、管用为原则,自行确定。同时,开展公路管养村民自治,制定了村规民约,让广大群众自觉爱路、护路、管路。二是创新检查考评办法。考评内容分为养护质量和养护组织管理两个方面;考评要求、考评时间区别对待,标准不一;再次,为了确保检查考评的公平公正,我们推行了复查机制,当复查结果与检查评价差异较大时,启动对参检人员的责任追究。三是创新激励手段。区养公路如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除全额拨付养护经费外,还实行奖励。


来源:区交通局

作者:钱光耀

编辑:周淑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冷水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