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水滩区菱角山街道活龙井社区:坚持创建为民靠民惠民 打造居民满意社区

来源:活龙井社区 编辑:周吉锋 2020-05-20 18:09:35
—分享—

活龙井社区由原铁路居委会、车站居委会、活龙井社区居委会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居民6217户,总人口1.7万余人,流动人口6000余人。近年来,社区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六城同创”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实现了从“铁路破旧老区”到“历史文化街区”的华丽嬗变。被省住建厅列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国家农业部、省住建厅、郴州市和兄弟县区10多批次纷纷前来参观考察。

12.jpg

一、坚持创建为民的价值导向

一是明确创建宗旨。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元和细胞,宜居宜业,是衡量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最核心的指标。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集民智、聚民力,纾民困、解民忧,疏堵点、解难点,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居民的创建热情和内生动力,把居民满意度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把为民便民利民作为最后归宿,确保创建方向不偏,为民初心不改,得到了全体居民的一致支持和高度认同。

13.jpg

二是吃透社情民意。活龙井社区作为老旧小区,水电路讯等硬件设施历史欠账较多,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创建之初,社区干部进小区,进楼栋、进居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居民吹哨,社区和职能部门报到,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众不满意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我们从长期困扰居民的脏乱差、硬件设施滞后问题入手,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普遍受益的民生微实事项目,规划建设了一街(文创街)、一园(小游园)、一站(文化驿站)、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馆(影像创意馆)、一廊(文明休闲走廊)。摸准了社情民意,汇聚了民心民力,创建工作就有了活水源头。

三是确定创建重点。六城同创,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建设,重点难点是管理、是在头脑里搞建设,关键是市民文明习惯养成和文明素质提升。我们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整合市民学校、文化驿站、志愿服务站等社区平台资源,开展“最美商户”、“最美家庭”等“最美系列”评选表彰,强力推进创建活动,既提高了居民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又激活了创建细胞,夯实了创建“墙基”,凝聚了向上向善力量,使创建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较好实现了“人更善、小区更美、社区更和谐”的创建目标。

10.png

二、坚持创建靠民的工作取向

一是社区联建。打造“1+N+X”网格创建模式,由网格员延伸到楼栋长街巷长、到联点共建后盾单位和职能部门、到志愿服务组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实现社区管理无死角。“1”是社区网格;“N”是职能部门、后盾联点共建单位、社区综合执法站;“X”是以乡贤为代表的8支不走的居民志愿者队伍。1十N都是X,X也由1+N组成,志愿者全面覆盖到管理者和广大居民,一员三责,三位一体,下沉工作力量,形成创建合力。目前,17个网格发展了1800多名志愿者。

二是居民联治。倡导“社区我当家,文明在行动,诚信进万家”的居家理念,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解决合理诉求、化解邻里矛盾,让小问题不出楼栋。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与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等648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全面实行楼栋长、街巷长负责制,推选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个体工商户担任楼栋长、街巷长,其中楼栋长54名,街巷长9名协助社区对楼栋卫生、政策传达、邻里纠纷等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建立新乡贤、楼栋长、街巷长为主的居民理事会,制定居民公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楼栋长”“最美志愿者”“美丽阳台”等评比活动,132户居民打造了最美阳台。

11.png

三是志愿联动。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志愿服务综合调度平台,依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数据云平台,打造志愿者注册、参与志愿活动、量化服务时长、质量评价、排名排位的全链条、纯线上志愿服务模式;结合“六城同创”设计志愿服务内容,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建立“四单”(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项目库12个,涉及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环境卫生、文明劝导项目200多个。探索志愿服务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社区“时间银行”超市,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换褒奖;出台志愿者星级评定、教育服务、就业择业、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小小志愿者礼遇等系列褒奖办法,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16.jpg

三、坚持创建惠民根本方向

一是社区环境更宜居。以民生微实事为重点,以“四清四治四化”专项治理为突破口,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管网老旧、路面破损、车位、蹲位紧张等问题,将一块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空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集便民停车场、娱乐场、健身场、文创墙等“一站式”功能于一体。新建改建绿色环保公厕3座。盘活铁路俱乐部闲置土地10亩,规划建设城市小游园,绿植花草、凉亭楼榭,被居民亲切称为“口袋公园”。

15.jpg

二是历史文脉更清晰。冷水滩是火车托来的城市,活龙井社区是上世纪中期铁路工人居住最集中的小区。如何让古街闹市换新颜又留住悠悠古韵,延续历史文脉,记得住乡愁?我们社区的做法是:保持破与立、古与潮之间的平衡,实现和谐共生。重点以厚重的铁路历史文化元素为背景,整合翻新原铁路职工废弃招待所,建成总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文化驿站;将天桥南路与铁路沿线的背街小路整体打造成“铁路印象”主题休闲公园;利用社区老旧房屋墙体创作出一系列栩栩如生、富有老城气息的3D艺术画38幅,面积约1500平方米。如今800多米街巷虽短却曲径通幽,洋溢着独特的铁路历史文化底蕴,迅速蜕变成“网红打卡地”。央媒、省媒记者、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社区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

三是自豪感归宿感更强。以“文旅融合”为带动,着力打造城市弄堂民宿、文旅融合平台,建成集数字影像、女书礼馆、艺术沙龙、文创孵化等于一体的社团活动场所,先后引进雕刻工艺、琴棋书画、民间手工、永州非遗、特色小吃等文旅观光类小创意企业16家。凤和书社、壹禾文创等文化社团和企业发挥优势,打造出一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休闲精品线路,直接增加了居民休闲观光、餐饮民宿等经营收入,房屋出租从以前不到100元/月增加到700元/月左右。三代铁路人唐吉田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不好意思讲自己住在铁路小区,现在小区变好了,看着养眼,住着舒心,小区越来越有味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文明指数不断增加了!

来源:活龙井社区

编辑:周吉锋

阅读下一篇

返回冷水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