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7月21日讯 (记者 王洁 周淑芳 屈文利)传承热爱、创新服务、专心专业、砥砺前行,充分利用委员工作室的平台,用情用心用力服务界别群众,以家庭作为切入口,有效助力社会治理......她就是冷水滩区政协工青妇界别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徐艳萍。
用情:家庭事业传承,以“热爱”得“始终”
这个将事业过成生活,将平凡过成精彩的女子,走路带风、眼里有笑,满格工作、快乐学习。上下班在公交车上听课,晚上整理笔记,周末服务家庭,48岁考普通话过级……这就是她的生活常态,她说:“目前自己还在岗做着有价值的事情,我一分钟也不想浪费!”
这份热爱,源自她的传承故事:母亲作为一名律师,在妇联工作20余年,直到退休后仍奔走在为家庭维权的路上;她也从事妇联工作10余年,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工青妇界别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她以家庭作为工作切入口,深耕服务界别群众。女儿在北京就读心理学,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将家庭工作做到了更前沿。
用心:前置服务端口,服务界别群众
作为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她进将家庭服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延伸:突破常规上班时间将服务延伸至周末和晚上;工作形式上不限于填鸭式灌输知识而侧重于切身体验和主动探索;工作范畴不拘泥于家庭成员间的成长而延伸至社会和环境的需要;工作阵地跳出传统的面对面教育而延伸至全面覆盖的线上教育;工作人员不局限于专家和老师而扩充至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和个别方面突出的普通家庭成员;工作内容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积累而注重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工作机构不限于政府相关部门而延伸至各专业社会组织;工作成效不满足于雨打沙滩式的全覆盖而是落地长期系列跟踪服务。
为做“实”做“专”家庭工作,她长期保持心理专业学习,并有效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在社区,她为戒毒康复的母亲提供心理咨询;在乡村,她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在家庭,她入户指导家庭成员隔代教育;在线上,多次动员各社区和乡村大范围进行家庭讲座和分享。同时组织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社区、乡村、学校等地举办多场亲子鼓圈、曼陀罗绘画、心理沙龙等系列家庭心理团辅活动。
用力:工作不遗余力,见效社会治理
她连续驻扎偏远农村,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整合资源形式,多样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委员形成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提案,创新提案的办理;充分利用各社会组织的力量,组织界别群众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等40余场,受益家庭成员10000余人次,营造全民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
疫情期间,她联络咨询师志愿者组建公益心理咨询热线,帮助疫情中心理困境家庭走出低谷,举办6期心理调适课程为封控区、管控区居民送去心理支持。为确保援沪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对其6户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和关心陪伴。
作为召集人,在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设立工青妇界别委员工作室,吸纳具有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相关专业资质的委员,打好“法理情”三张牌,以小家“和谐”促社会“平安”。截至目前,工作室共举办婚恋辅导讲座、分享主题沙龙、亲子心理团辅等活动20余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接待离婚咨询的家庭624对,调和356对,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一己之力。2020年,她被评为“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
来源: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洁 周淑芳 文利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黄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