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劳模风采|张晓岷:41年的坚守 “一根线 一辈子”

来源: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静 唐梦 编辑:屈文利 2025-05-02 17:59:56
—分享—

冷水滩融媒5月2日讯(记者 蒋静 唐梦) 从普通工人到全国劳模,湖南省冷水滩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质检班组长张晓岷,用41年光阴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他带领团队攻克百余项技术难题,打造出年产值超千万的创新产品,用质量与安全的“生命线”点亮万家灯火,书写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篇章。

图片1.png

张晓岷在开会时认真做笔记。 周艳梅 摄

在冷水滩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总能看到张晓岷手持检测仪穿梭于设备之间。这位扎根生产线41年的“老兵”,每天清晨必做两件事:逐台检查设备运行状态,逐道复核生产工艺参数。

“我们生产的是‘良心线’,必须每一根都经得起时间和安全的考验。”张晓岷说道。

图片2.png

张晓岷在仓库检查电线电缆。 周艳梅 摄

张晓岷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专门生产高低压架空导线、电力电缆、铜铝塑料线、光伏连接软线的高新技术企业。1992年行业迎来重大变革,国家开始实施电线电缆强制性认证制度。面对认证所需的各项严苛指标,张晓岷临危受命,组建企业首个质检部,没有检测设备就自行设计改造,缺乏技术资料,就通宵查找技术文献,最终攻克所有难关,获得“长城标志”,为产品贴上了“免检金牌”。

“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一穷二白,不知道这个东西究竟怎么搞,我们只能去咨询,找资料,搞这些东西,试验设备,必须要达到要求。经过我们差不多一年的努力,才给这个搞下来。”张晓岷介绍道。

图片3.png

张晓岷在厂房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周艳梅 摄

2019年企业转型高端家装线市场时遭遇技术瓶颈,新材料导致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张晓岷便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马拉松”,翻阅上百份文献,反复试验200余次,最终解决“卡脖子”难题,不仅将生产效率提高了15%,还降低了20%的能耗。41年来,他累计完成技术革新、QC成果超百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不仅填补了公司技术空白,更助力企业打开新市场,实现转型升级。

图片4.png

张晓岷和徒弟蒋生斌在生产线上工作。 周艳梅摄

“张晓岷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由他带领的团队小组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发明专利,特别是高端家装线,又称低烟无卤电缆,这些专利已经取得了湖南省科技厅认定中心的认定,每年可为公司新增产值1200万元,新增利税50万元。”湖南省冷水滩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曾兴军说道。

作为技术“领头雁”,张晓岷将“传帮带”视为使命,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组”,蒋生斌等多名徒弟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图片5.png

张晓岷正在给徒弟传授经验。周艳梅 摄

“师傅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时刻严要求我们坚守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他把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也同时要求我们要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湖南省冷水滩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蒋生斌说道。

图片6.png

青年时期的张晓岷。周艳梅 摄

从青葱少年到花甲匠人,张晓岷的故事,已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生动缩影,更是激励广大劳动者匠心筑梦的精神火炬。

图片7.png

张晓岷谈及未来,依然目光坚定。周艳梅 摄

41年的坚守,让张晓岷对劳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人问我不觉得枯燥吗?我说,看着一根根电缆从我手中生产出来,就像看着我自己的孩子一样长大,它们铺进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谈及未来,他依然目光坚定:“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扎根一线,用自己的双手,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让中国制造的招牌越擦越亮。”

来源: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静 唐梦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冷水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