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22日讯( 冷水滩分站记者 周婧兮 通讯员 彭锴 蒋辉)“我现在挺爱来这里的,除了办事方便,还可以画画、唱歌、跳舞、看书。今天老师来上音乐课,我带我孙女过来玩一下。”岚角山街道楚江圩社区的王奶奶开心地说道。
随着冷水滩区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逐渐成为以党建为引领,汇集政务、村务、公共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冷水滩区进一步“挂挡提速”,按下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快进键”,极大地便利了群众、聚集了人气、增加了活力。
以点带面,推出办点示范“加速度”
“自从推广了‘一门式’服务,来我们村办事的人就多了很多,有些是隔壁村的。”蔡市镇邓家铺村的村支书伍金波有些“甜蜜的”烦恼:“虽然会增加工作量,但是在能办理的基础上,我们都给予了办理。”
4月初,蔡市镇邓家铺村作为冷水滩区首个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示范点“亮相”,在做好其“四高”文章(即高颜值的平台建设、高标准的配套设施、高质量的考核制度、高效率的便民服务)的基础上,6月,将“邓家铺模式”辐射全区11个乡镇的示范点。7月,实现全区全覆盖。
梳理下放,跑出便民服务“加速度”
今年来,冷水滩区紧紧围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原则,逐步加大简政赋权力度,实现便民服务“一门式管理、一站式办理、一窗式服务”。
“刘大爷,您今年64岁,还不满65岁,所以暂时不能办‘老年人优待证’,明年就可以啦。”在上岭桥镇仁山村,操作员唐秀凯耐心地给来办证的村民刘良友解释,刘大爷感慨:“现在村里就能办理很多事了,还有干部解释政策,真的很方便,我明年再来办证!”
通过梳理汇总,冷水滩区已下放50项便民服务事项到乡镇,41项到村(社区),全面梳理负面清单21项,明确了不属于村(社区)的工作内容,将村(社区)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确保便民服务事项“放得下”“接得住”“落得好”。同时,通过在办事大厅公示办事流程,将办事指南、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发放到组、户等方式,在群众中间广泛宣传,提高了便民服务事项的知晓度。
精炼业务,助推服务升级“加速度”
为了确保各项便民服务工作“有人在、事能办”。冷水滩区坚持选优与训强相结合,选拔培养了一支具有服务能力、善做群众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
“老师,请再演示一遍,我没看清楚。”7月16日下午,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培训会上,岚角山镇楚江圩社区的操作员邓洪亮踊跃提问,被问及为什么这么积极时,他说:“我是操作员,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搞懂,不能耽误群众办事!”
89年的邓洪波是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操作员中年轻的一员。自推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以来,冷水滩区在各村(社区)“两委”成员或村级后备力量中明确了一名45岁以下懂电脑和网络服务的人员专门负责便民服务工作,下一步,会在每个村优选1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对象兼任村“一门式”服务操作员。同时,通过“线上授课”和“线下指导”的有机结合,大力精炼业务、加强骨干培训。充分运用“潇湘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和农村党建网格化平台进行视频授课,还建立工作群,操作员“24小时”在线指导。截至目前,已开展基层公共服务业务培训3次,培训300余人次。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婧兮 彭锴 蒋辉
编辑:周吉锋
本文为冷水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