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7月8日讯(记者 陈彦希 张潇悦)永州市冷水滩区活龙井社区,一面网红打卡墙吸引着无数市民游客驻足。这面墙的创作者,是一位名叫陈铖的“95后”永州姑娘。从疫情初期的艰难创业到如今拥有三家直营店,从单一的木工坊到融合非遗、陶艺、文创的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陈铖用五年时间,将热爱转化为事业,让传统文化以“新潮又好玩”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冷水滩区活龙井社区的创意墙绘之一,创作者是陈铖。陈彦希 摄
疫情中的创业突围:从“豆哇木工坊”到手工体验综合空间
2020年,刚从学校毕业的陈铖选择回乡创业,在活龙井社区创办“豆哇木工坊”,以木工艺品制作和研发文创产品起步。面对经营压力,她敏锐捕捉到手工体验的市场需求,逐步引入陶艺、扎染、银饰、彩绘等项目。“单靠家里支持不行,必须自己‘造血’。”陈铖回忆道。
工作室里顾客制作的陶瓷杯成品。 张潇悦 摄
疫情期间经常闭店无法对外经营,她干脆关起门来潜心研发,原创设计的“花花杯”陶瓷获得国家专利,陶艺订单远销香港、内蒙古等地。如今,她的工作室已拓展为涵盖陶艺、非遗螺钿镶嵌、宋代织锦珍珠画、扎染、木工、银器饰品、玻璃彩绘、拼豆豆、泡泡胶、香薰蜡烛等多种手工项目的综合体验空间,年接待顾客超万人次,成为永州文创产业的亮眼名片。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非遗+文创的青春表达
走进陈铖的工作室,永州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永州八景”明信片、七色套印的永州古建印章、融入女书等非遗的渐变图章、融合柳子庙、回龙塔、女书园、永州地域图等元素的文创雪糕,以及即将上市的“潇湘:千年打卡的”互动冰箱贴……“每一件产品都是对家乡文化的解码。”陈铖拿起一枚螺钿发卡介绍道,“顾客亲手制作了这件螺钿饰品,既能感受非遗传统技艺的魅力,又能带走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就做art工作室里一群孩子正在体验彩绘艺术。张潇悦 摄
这种“体验式传承”模式广受欢迎。长沙游客黄林清特意盖了七色印章带回家作纪念;市民蒋婧耗时两小时完成螺钿胸针,直呼“成就感满满”;社区商户施春艳感慨:“年轻人创业带火了整条街的生意。”
就做art工作室内融合非遗技艺的手工类产品非常畅销。陈彦希 摄
未来愿景:让“潇湘伴手礼”走向全国
“永州不只有山水,还有值得被看见的历史文化。”陈铖表示,团队正筹备推出更多文创产品,计划通过电商和文旅合作,将永州IP推向深圳、上海等城市。在她看来,青年创业不仅要实现个人价值,更应为家乡发展注入活力。“用双手创造价值,让家乡成为舞台——这是我想传递给更多年轻人的信念。”
陈铖(左)正在教顾客制作非遗螺钿。张潇悦 摄
从一面墙绘到一个“手工王国”,陈铖的创业故事诠释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这种“小而美”的文创模式,或许能为更多县域青年提供创业灵感——扎根乡土,以热爱为桨,同样能划出精彩的青春航迹。
来源: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彦希 张潇悦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文为冷水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