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入走访摸实情 精准施策固成果 ——黄阳司镇扎实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

来源:黄阳司镇 作者:陈萍 编辑:屈文利 2025-09-26 17:27:18
—分享—

冷水滩融媒9月26日讯(通讯员 陈萍)山峦叠翠,峰回路转。黄阳司镇五峰岭村脱贫户家中,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近日,该镇主要领导深入各村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身体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子女教育情况。

深入走访,摸清民生底数

在走访过程中,镇领导一行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基准线,逐一查看各项指标是否达标。他们现场核算季度人均收入,查看教育助学金、低保金、残疾人补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等各项资金是否发放到位。

镇党委书记表示,只有亲身走进农户家中,亲眼看到他们的生活状况,才能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工作的着力点。

图片1.png

针对部分脱贫户反映的蔬菜种植和养鱼销售困难问题,镇领导要求联系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加强相关信息收集,组织帮扶销售,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这种点对点的精准帮扶,体现了黄阳司镇乡村振兴工作的务实作风。

产业引领,夯实经济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黄阳司镇近年来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项目。

水口桥村采用“村委会+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订单模式,建成2000亩青蒿种植基地。该基地与永州市星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长期技术指导及供应合同,带动村民抱团发展。

图片3.png

此外,黄阳司镇还发展了以文思农业基地3000亩黄桃和冯干岭村800亩脐橙为主的水果产业,以及湘江沿岸狮子岭村2000亩有机蔬菜产业。这些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全镇8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减负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为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效能,黄阳司镇积极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和发展产业。

镇党委书记表示,该镇聚焦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打出“组合拳”:通过从村干部中招录事业编人员实现“拴心留人”,特别是取消“坐班制”,让村干部得以“轻装上阵”,将精力更多投入到服务群众中。这套“减负赋能”体系成效显著,依托1117名“三长”化解纠纷200余起、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切实提升了治理效率。

减负赋能让镇村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实际工作中。五峰岭村党支部书记钱安华坦言:“少了些虚的,就能多干些实打实的。心思都扑在产业上,老百姓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种变化使得镇村干部能够更加专注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带动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积势蓄力。

多措并举,建立长效机制

黄阳司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在组织保障方面,黄阳司镇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的工作理念,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大力培育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以“头雁能力”激发“群雁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技术支撑方面,黄阳司镇坚持“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对内,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致富带头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精准指导,及时为农户排忧解难;对外,积极组织各村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例如,狮子岭村驻村工作队带领种植户赴有机蔬菜基地学习种植技术,专冲、田坝塘村也组织人员前往伊塘镇,深入学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功做法。通过这些务实举措,有效提升了全镇的农业技术水平。

在社会救助方面,黄阳司镇社工站定期对全镇23个村以及1个社区的特困供养户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评估自理能力,并建立档案。每两个月带物资进行一次走访,持续关注特困户的生活状况。

在文化振兴方面,黄阳司镇不仅打造了200平方米的黄阳司“扎故事”文化馆,更推动这项非遗艺术走出馆舍,登上“湘超永州”开幕式的大舞台,向更广阔的观众展现其独特魅力,让村民们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这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做法,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内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黄阳司镇产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光伏发电、青蒿种植、水果产业等多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展望未来,黄阳司镇将继续深化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黄阳司镇

作者:陈萍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文链接:https://www.lstxw.cn/content/646943/60/153134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冷水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