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水滩:打好“组合拳”稳守耕地红线

来源:冷水滩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蒋庆宝 龙运姣 编辑:屈文利 2025-01-08 17:12:29
—分享—

冷水滩融媒1月8日讯(通讯员 蒋庆宝 龙运姣)近年来,永州市冷水滩区始终坚持党政同责,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耕地恢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耕地流出整改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保护质效,守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健全工作机制,把好耕地保护“责任关”。各级党委、政府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区田长办制定了巡田制度、基层田长履职清单等配套措施,对全区35.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41.97万亩耕地进行了网格划定。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针对恢复耕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耕地流出整改等阶段性重点工作,政府督查室、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多次联合开展工作督导,分片区、点对点进行实地指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科学稳妥引领,把好耕地数量“增加关”稳妥推进耕地恢复,加强日常工作调度、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积极引导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耕地恢复,成功让一片片荒地重新焕发生机。如在伊塘镇庙山村双季稻万亩示范区“小丘改大丘”建设中,将永久基本农田周边的50余亩可恢复耕地资源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范围,恢复和提高了耕地生态功能,建成了优质耕地集中成片区和“水稻公园+油菜基地”。结合当地“黑美人”西瓜种植特色,伊塘镇孟公山村引导村民和承包户恢复耕地100余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截至目前,冷水滩区2024年已耕地恢复完成3800余亩。

坚持分类处置,把好耕地流出“整改关”。各乡镇(街道)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处置”原则,逐个地块摸清情况,逐一分析研判,“一案一策”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具体整改时限,将耕地保护责任细化分解到村、到人、到地块。针对下发图斑,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和技术指导,充分了解群众诉求,各村组上足机械、人力,对辖区内能够就地恢复的耕地流出地块逐一清理,确保应改图斑清理复耕,达到耕种条件,及时纳入年度地类变更。全区2024年度国土变更疑似耕地流出面积共计8085亩,包括疑似永久基本农田流出4722亩,目前各乡镇(街道)正全力整改恢复中,确保耕地不流出。

扩宽宣传形式,把好耕地保护“氛围关”。设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公示牌,标注辖区内耕地保护范围和面积,并详细公开各级田长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和工作职责,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区自然资源局班子成员分片区、定点联系各乡镇(街道),联合技术服务单位,不定期组织乡镇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培训会、现场会和座谈会,引导广大群众切实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冷水滩区将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持整改、划定、管控、利用多管齐下,严把耕地用途关、利用关、监管执法关,守好饭碗田,加大宣传力度,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耕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冷水滩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蒋庆宝 龙运姣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文链接:https://www.lstxw.cn/content/646945/90/146109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冷水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