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5月27日讯(通讯员 邓晖)自冷水滩区全面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以来,牛角坝镇政协委员工作室创新构建"三力协同"工作体系,成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态画卷。
头雁领航,干群同心绘就"实景图"。"这片焕然一新的生态廊道,正是我们的委员责任田!"在碧波荡漾的河道旁,镇政协联络组组长邓晖向参观者展示整治成果。工作室创新建立"1+3+N"立体化责任体系,12名政协委员包联36个村民小组,组建起由89名网格员、216名志愿者构成的"环境整治先锋队"。这支队伍既当"施工队长"又当"技术顾问",累计拆除违建棚舍15处,清运陈年垃圾280余吨,整治河道沟渠12公里,实现从"环境洼地"到"生态高地"的华丽蝶变。在牛角圩村,委员团队创造性推行"拆改并举"策略,将废弃猪圈改造为特色茶寮,既保留乡土记忆,又催生"庭院经济"。村民熊建军欣喜地说:"委员帮我们算清环境经济两本账,现在家家争创'星级庭院',月均增收超2000元!"
一线问计,精准破题开出"良方"。"雨污分流怎么实施?""垃圾分类如何长效?"湘山街社区的院坝会上,委员们的《民情日志》记满了7大类32项群众关切。通过建立"周调研、月会商、季评议"机制,形成《农村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方案》等5份智库报告,推动镇政府出台《人居环境整治奖补办法》,创新设立"环境治理红黄旗"考评制度,为乡村治理树立科学标尺。
独具特色的"委员夜话"机制更显实效。每当暮色降临,委员们便打着手电走村入户,在农家院落召开"星空恳谈会"。正是这种"沾泥土""带露珠"的调研方式,催生出"生态停车位""无害化公厕循环系统"等21个创新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多维联动,全民参与奏响"大合唱"。"环境整治要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在委员们的推动下,全镇构建起全民参与治理新格局。线上,"环境微课堂"短视频矩阵累计播放量突破10万次;线下,"银发宣讲团"用乡音传递政策,"家校联动"机制带动300余个家庭成为环保生力军。各村组建的"美家美户"志愿队定期开展"最美庭院"评选,石溪坪村七旬老党员潘尚桃主动担任"河道管家",他感慨道:"委员把政策讲活了,我们建设家乡的劲头更足了!"
如今的牛角坝镇,房前屋后见"微园",阡陌巷道成"画廊",监测数据显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87%,群众满意度连续6个季度蝉联全区前列。
来源:牛角坝镇
作者:邓晖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文为冷水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