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10月22日讯(通讯员 刘宇玲)“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哟……”悠扬婉转的祁阳小调在富强小学的报告厅回荡,学生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动情地哼唱着经典曲目。10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此举行,祁阳小调与土陶制作两大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活动现场,祁阳小调非遗传承人带着二胡,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祁阳小调的起源与发展。“它就像咱们家乡的‘声音名片’,唱的是田间地头的生活,藏的是老一辈的智慧。”传承人边说边示范,从气息控制到方言咬字,并邀请孩子们上台,手把手地教学生们演唱经典选段。

土陶技艺传承人带来了全套制陶工具。揉泥、拉坯、塑形、修坯……传承人一步步演示着土陶制作的核心步骤,松散的陶土在他手中逐渐变成圆润的碗、精巧的杯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围坐上前动手尝试,从刚开始陶坯频频“坍塌”,到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慢慢找到了窍门。“这比玩橡皮泥难多了,要轻轻地、慢慢地,才能做出好看的样子。”四年级学生艾若彤捧着自己捏制的“小花瓶”,脸上满是成就感。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非遗从课本上的文字变成可听、可看、可体验的‘活文化’。”学校负责人表示,非遗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了校园活力,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据悉,此次活动由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对全市范围内的高校和中小学进行展示和指导,潜移默化地渗透“非遗”的育人功能,厚植文化自信,让非遗进校园,共筑文化梦。
来源:富强小学
作者:刘宇玲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文为冷水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