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11月12日讯(通讯员 何志群)在全区深入开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大讨论之际,社会治理效能是彰显中心城区辐射力、凝聚力的核心维度。永州市冷水滩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先后获评“湖南省金牌调解组织”“全国工作突出调解组织”,其以思政工作为引领、以规范化建设为支撑、以多元联动为抓手的实践模式,为提升中心城区治理水平、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典型标杆:双荣誉调解组织的实践路径与成效
(一)党建引领+思政赋能,筑牢调解工作“根与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提出“仲裁党建三融合”工作举措,将思政工作贯穿调解全过程。通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强化调解员政治素养,推行“裁判文书思政释法”,让裁决既合法理又合情理。在区人社局党组带领下,团队形成“三步调解法”,以情感疏导化解对立情绪,以价值分析引领凝聚共识,使纠纷处理周期缩短20%,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二)规范建设+专业支撑,夯实服务保障“硬基础”
按照省级工作规范打造标准化调解阵地,60平方米固定办公场所配套齐全办公设施,悬挂统一标识与制度牌,使用规范文书与业务术语。组建高素质调解员队伍,10名成员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其中硕士2人、法律专业背景5人、持法律职业资格证3人,通过年度培训、半年会商机制持续提升专业能力。自2019年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1320余人次,受理案件113件,完成调解109件,调解成功率达96.4%,以专业效能守护劳动关系和谐。
(三)多元联动+数字赋能,构建治理协同“新格局”
搭建“多部门联动+双平台支撑”的调解体系,与法院共建诉前调解工作站,每周安排法官驻点;与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对接;接入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无缝衔接。创新“党建联建”模式,开展企业用工合规培训、劳动法律宣讲等活动,从源头预防争议发生,将绝大多数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价值契合:调解组织建设与首位度提升的内在逻辑
(一)稳定环境是首位度提升的“前提条件”
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提升,离不开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调解组织通过高效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维护劳动者与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矛盾冲突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为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营造了安心环境,增强了中心城区对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二)治理效能是首位度提升的“核心支撑”
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秉持“调解优先、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构建起规范化、专业化、联动化的治理模式,将思政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这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能推动中心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升级,以治理硬实力彰显首位度。
(三)民生福祉是首位度提升的“根本目标”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零门槛”接待、“柔性化”调解、“便捷化”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了群众在中心城区生活的获得感与归属感。民生保障的扎实成效,是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更是首位度提升的核心价值所在。
三、推广建议:以典型经验赋能首位度全面提升
(一)全域推广典型模式,构建多元调解网络
以金牌调解组织为标杆,在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住建、物业、民政等领域,推广“思政+调解”“规范+专业”“联动+预防”的工作模式。整合司法、信访、工会等多方资源,建立覆盖全领域、全流程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二)深化思政业务融合,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将该组织“仲裁党建三融合”“思政释法”等经验,纳入全区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内容。围绕大讨论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要求,开展“思政+业务”专题培训,增强干部群众工作本领与沟通协调能力,以队伍建设助力治理效能提升。
(三)强化数字协同赋能,打造智慧治理平台
依托现有信息化调解基础,构建全省统一的矛盾纠纷化解大数据平台,实现纠纷受理、分流、调解、反馈全流程线上办理。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判风险隐患,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以数字化赋能治理现代化。
(四)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凝聚发展共识合力
借助《“首位度”大家谈》专栏等平台,深入宣传调解组织的先进事迹与经验做法。邀请调解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分享实践感悟,带动全区各单位、各领域学习先进、创新作为,将典型优势转化为推动首位度提升的强大合力,为“十五五”规划实施筑牢和谐根基。
来源: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何志群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文为冷水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