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11月20日讯(通讯员 温家利 唐梦)近日,永州冷水滩区农机事务中心组织农技专家服务队深入伊塘镇收割一线,开展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指导,以专业服务助力粮食颗粒归仓。
在伊塘镇龙井村万亩晚稻示范田,农技专家们全程跟踪收割机作业流程,结合实际操作对农机手进行现场评估与技术指导,确保每一个作业环节都符合减损标准。

“机收减损的关键就两点,一是精准调整滚筒间隙,避免稻谷破碎;二是科学调试割台,保证割幅利用率达90%以上、留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同时要避免因行驶速度过快导致喂入量过大,造成漏收或损伤。”冷水滩区农机事务中心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旭强现场讲解。

他说,通过优化农机作业流程、加强农机手实操培训,可有效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粮食丰产增收夯实基础。
传信农机合作社作为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积极响应机收减损要求,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目前,该合作社已配备8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服务范围覆盖周边7个乡镇、1.2万亩农田,成为晚稻收割季的“主力军”。

“今年多亏了农技专家的全程指导,我们通过加强农机日常维护和作业技术管理,不仅双季稻产量较往年提升约10%,还把之前担心的机收损失问题解决了,现在损失率稳稳控制在2%以内,每亩地能多收不少粮食!”合作社理事长曾健算起了减损增收账。
近年来,冷水滩区始终将机收减损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专家下沉指导+优化作业流程+强化农机手培训”的组合拳,持续降低粮食收获环节损耗。据统计,全区每年通过机收减损技术推广,可减少粮食损失超百万斤,切实将“小减损”转化为“大增收”,为稳定区域粮食产量、保障农民收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冷水滩融媒
作者:温家利 唐梦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文为冷水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